戰略地位提升,兩大主線貫穿投資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國家安全、國防軍隊改革的強調讓我們明確看到國防軍工戰略地位的提升,事實上自習主席上任以來一系列公開講話都在強化國防的重要性。同時,國際政治經濟的變化和周邊局勢的持續緊張也使得加強國防建設,強化裝備力量成為必然。在領導層的重視與形勢的雙重推動下,我們認為國防軍工行業整體將迎來黃金期,是支持軍工板塊2014年值得投資者得關注的的重要原因。
就投資層面,我們認為應關注兩條主線:
第一,軍備進入更新換代快車道,主戰機型與新型海軍裝備的放量將支撐相關產業進入向上大周期;
第二,國防軍工深化改革帶來板塊機會。
個股方面,近期我們重點推薦發動機板塊龍頭航空動力;業績向好、估值較低的中航精機、中航光電, 以及資產注入預期較強的航電龍頭中航電子。
迎接裝備升級換代大周期
空軍:軍用航空飛機正處于新舊更替階段:殲擊機方面現役機型以J-7、J-8第二代機為主,J-10、J-11、J-15等第三代戰斗機正逐漸對其形成替代;武裝直升機方面武直-10、武直-19均是正式進入軍隊服役不久;教練機方面,與第三代機向對應的高級教練機L-15仍未進入現役機型,極大的壓制了對新一代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能力;運輸機方面,國內運輸機以國產運-8和進口伊爾-76為主,運-9在不久前珠海航展中曝光已在空軍列裝。中美空軍裝備實力懸殊之下,國內空軍飛機必須加快更新升級速度,方能真正提高整體作戰能力。我們認為J-10、J-11、J-15、武直-10、武直-19將是近年空軍升級所需主要機型進入大規模列裝時期,L-15有望在近期獲得列裝,而2013年更新一代的J20、Y20、Z20等密集出現都代表了空軍快速研發方向。
海軍:隨著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的交付,我國海軍裝備力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壯大。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海軍至少有1艘052D型驅逐艦、2艘052C型驅逐艦、6艘054A型護衛艦、18艘056型護衛艦下水或服役,另有數艘驅護艦正在船廠建造。同年11月26日,遼寧艦在4艘導彈驅護艦的伴隨下赴南海訓練,這是遼寧艦首次組成航母戰斗群。其入役一年,包括駐艦訓練、掛彈訓練、暗光訓練、艦機協同保障訓練及遠海訓練等穩步推進。因歷史原因我國海軍是三軍建設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隨著周邊形勢的變化和維護海外利益的需要,海軍裝備將是我國軍事力量建設最為核心的一環,尤其是圍繞航母的作戰力量建設將不斷加快,以形成有效的航母戰斗群。
持續市場化與資產證券化
市場化改革是十八界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之一,證券化是軍工資產市場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政策對資產證券化的謹慎態度,2012年整個軍工板塊的重大資產重組幾乎完全停滯。然而,2013年隨著航空動力重大資產重組的啟動,軍工主管部門對資產證券化的態度有所放松,直至最近成飛集成因收購成飛和沈飛的核心軍品資產而停牌。伴隨政策方向的改變,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對軍工資產進行重組整合再次成為驅動板塊成長的核心動力之一。截至2012年末,各大軍工集團中以中航工業集團資產化程度最高,達到約52%(以總資產計算),但其他軍工集團如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和兵器集團資產化比例較低。軍品總裝資產已經破冰,陸續進入上市公司。軍工系體內還有大量技術實力雄厚、盈利能力強的研研究所資產,未來研究所資產待政策明了、完成改制后也將進入上市公司。
短期內,我們預計成飛集成重組方案將在5月中下旬出臺,市場看好成飛集成收購核心軍品后的戰略地位(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洛克希德馬丁),預計成飛集成復牌后將帶來一波資產注入的主題投資機會,目前適宜提前布局。
軍品總裝與研究所改制
關注軍品總裝和未來研究所核心資產注入的進程。
軍品總裝資產證券化已經破冰。由于涉及國家安全與機密,軍品總裝資產進入上市公司一直是未能觸及的部分。然而隨著中國重工重大資產重組方案(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大船集團、武船集團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等)獲得主管部門的審批,軍品總裝資產進入上市公司的政策障礙被突破。而后成飛集成因實際控制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決定以其為主題進行重大事項籌劃而停牌,也預示著中航工業防務板塊總裝資產有望進入上市公司。除此之外,例如軍用直升機、軍艦、兵器等尚未進入上市公司的軍品總裝資產也有希望進行重組。
研究所改制將為優質資產證券化掃清障礙。國防軍工常常走在一個國家科技的最前列,受益于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和長期的技術、人員積累,軍工集團中存在大批領先的技術和成果,而這些大多以事業編制的科研院所而非企業單位存在,因而為其證券化帶來體制障礙,這種情況在以科研院所為主要資產的中航工業航電系統、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和電子科技集團中尤為明顯。2013年10月10日,《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國防工業科研院所改制思路基本明確2015年之前完成,為改制制定了時間表。同時,《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應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應用性技術研發機構市場化、企業化改革,這些表述都是對具有生產性質的科研事業單位企業化的支持。如能完成軍工集團研究院所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的改制,將大大釋放資產證券化的潛力。
發動機體系醞釀重大變革
目前,太行(渦扇10)發動機,國內現有自主生產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中最優秀的一款,其各項性能指標雖與國外現有主流戰斗機的發動機性能已基本接近,但在性能的穩定性上仍有差距。同時,國外如美國已經開始裝備第四代機,并且F-35 STOVL型所用F135發動機也接近服役。相比之下,發動機領域差距巨大。
研發機制制約投入,動力系統成制約:我國飛機研制機制基本以整機型號為核心,配套進行研制動力系統、機電系統、光電系統與電子系統等,長期以來造成配套系統研發投入不足,研發缺乏獨立性、完整性與系統性,致使核心配套系統尤其是動力系統大大落后于國外獨立研制機制下的發展水平,成為我國整個戰斗機更新換代、升級改造與大規模列裝的關鍵制約因素。
差距的存在亟待著重加大航空發動機的專項投入。發動機作為“工業王冠”應用有各種新理論、新材料、新工藝,基本無法簡單復制,國內“逆向仿制”的能力在此也難有發揮,必須進行完全自主性研究與生產,尤其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預研與測試。
重構動力版塊:模仿國外獨立研制機制,提升發動機戰略地位以國家層面組建發動機公司有其必要性,而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也亟待獲批,方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發動機短板問題。
發動機板塊-航空動力(600893.SS)
航空動力是中航發動機板塊的三十平臺;主要業務包括軍用發動機研制和修理、發動機外貿轉包和其他非航業務。 軍品業務比重超過60%;完成資產注入后的航空動力承擔了我國基本所有軍用飛機包括殲擊機、直升機,教練機,轟炸機、運輸機等飛機發動機型號的生產任務;
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發動機板塊的資產整合,通過增發收購了貴州黎陽,沈陽黎明和南方動力等發動機主機廠,基本實現航空發動機板塊的整體上市;
航空發動機十二五期間是軍方發展的重點,大運發動機,包括商用發動機都將啟動,國家將啟動2,000億元的發動機重大專項投資,目前正在擬定細則。同時發動機組織體系也在醞釀重大變化,無論未來發動機是單獨立項或者依靠航空工業為主體,航空動力中長期看都將受益;
盈利預測: (考慮資產注入)13年0.30,14年0.37,15年0.46。公司是目前軍工板塊的龍頭企業,發動機也在航空制造處于龍頭地位。
機電板塊-中航機電(002013.SZ)
公司的定位是中航機電公司航空機電主業上市平臺,目前航空產業占公司毛利比例高達77%,已成為公司核心業務。
飛機機載設備是現代飛機最有價值量的部分,機電和航電是飛機機載設備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機電系統主要包括電力系統,燃油系統、懸掛發射系統等。中航精機是機電板塊的主要上市公司。機電的需求隨著飛機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預計未來今年需求增長將維持15%左右的增速。
2013年機電系統收入達309億,利潤總額12億,而中航機電收入僅67億,利潤總額5億。未來公司資產注入具備想象空間。目前,鑒于中航機電系統旗下眾多分散的企業尚不具備進入上市公司的條件,中航工業下屬企業擬將其持有的十八家相關企業股權委托中航機電管理,2012年收入共計108億。托管協議短期內將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托管費用收入,長期來看將相關企業置于上市公司的控制之下將有利于其對機電系統生產單位的進一步梳理整合,優化資源共享、強化系統內部合理分工,推進企業階梯式發展、增強企業盈利能力。條件成熟后,優質的受托管企業有望注入上市公司平臺,而未來在改制中的研究所等盈利能力較高的資產也將進入上市公司。
盈利預測: 13年0.58,14年0.72,15年0.85,評級:買入。 估值在軍工板處于洼地,未來仍然有資產注入預期 .
航電板塊-中航光電(002179.SZ)
中航光電是中航航電旗下另一家重要的上市公司,主要產品是連接器,目前軍品比重在50%左右;
中航光電在航電板塊的定位是高端電子元器件的制造商。中航光電的連接器軍品市場發展勢頭較好,和其他兩家軍工電子公司航天電器(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和航天電子(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相比,在航空領域有絕對優勢,在船舶領域也超越了航天電子的地位。
收購沈陽興華和西安富士達,鞏固在軍民電子連接器總的地位,未來公司還將收購中航旗下的軍工電子元器件資產。
中航光電民品連接器發展迅猛,在通訊基站、高鐵鏈接中有較高的市占率,未來增長空間巨大。今年4G投資和高鐵建設都將加速,公司民品增速也將超預期。
盈利預測:13年0.55,14年0.69,15年0.85。在軍工板塊中處于估值的低端,未來內生成長性較為確定。
航電板塊-中航電子(600372.SS)
中航電子是目前是中航航電板塊的核心上市公司,航電在航空工業中和發動機擁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航電電子目前已收購了航電板塊下11家公司產品涉及航空照明,飛行控制,大氣數據等航空電子各重要子系統。基本包括了航電旗下非研究所的資產。
中航電子產品中軍品比重大約在70%以上,航電產品毛利基本穩定在30%以上,在軍品總處于高端,產品應用于各主要機型,盈利能力穩定。
中航電子未來資產注入的看點在目前正在改制的研究所資產,航電研究所盈利能力較強,5家研究所凈利潤在10億以上。目前已進行了公司改制試點,預計未來在軍工研究所改制整體方案出臺后進入上市公司,但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盈利預測:13年0.35,14年0.40,15年0.46。目前股價包含了對未來研究所資產的注入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