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緊鑼密鼓制定中 醫藥生物錢景看好
發布日期:2015-07-29 | 來自:生物谷 | 閱讀:7056次
“十三五規劃”緊鑼密鼓制定中
根據新華社消息,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學者指出,這意味著“十三五”規劃的時間表已經基本明晰,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后,規劃綱要將會在明年兩會上提請審議通過,屆時規劃將正式生效。由于“十三五”規劃是作為新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接棒以來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因此,這份規劃也格外受到關注。
“十三五”規劃期的最后一年,即2020年是此前我國多項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截止年份。接下來的2021年,自然是未來新一輪中長期規劃的起點。因而,歷史賦予“十三五”規劃以雙重任務,既要為此前的中長期規劃圓滿收官,又必須面向未來,為實現下一輪新的中長期規劃,做好鋪墊。
據悉,作為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五年計劃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投資快報》記者從多名權威人士處獨家獲悉,目前“十三五”規劃己經進入到征求地方、部委和專家等意見的階段。此后,編寫團隊將根據各方意見建議進行修改完善,在中共中央全會上提交審議。
其實,早在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就公布了5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委員會名單。這份名單不僅包含中財辦原主任、發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經濟學家林毅夫等人,更不乏央企老總和知名企業家。
據消息人士透露,主要領導人全程參與、關心“十三五”規劃編制,目前來看,一些重點調研和人員配備力度也超過了以往。
醫藥“十三五”規劃進入收關階段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對醫療產業空前關注。據權威人士透露,《醫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己經進入收官階段。根據已經確定的思路,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被確定為實現重點突破的領域。
據悉,相對于傳統醫學,生物技術藥物有著突出的療效和社會效益。在臨床治療方面,對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療,如遺傳性疾病、癌癥、糖尿病等,生物技術藥物的作用舉足輕重,甚至不可替代。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目前制約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資金短缺、研發力量薄弱、缺乏產業化機制、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等。為此,工信部主管司局要求,在《醫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要推動生物醫藥實現重點突破。
對于將列入高性能醫療器械在《醫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將被確定為實現重點突破的領域。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行業集中低、中高端進口依賴度高等問題顯現,并已經成為制約醫療器械發展的瓶頸,是時候要出臺相關的發展規劃了。
據東莞證券統計,目前我國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1.5萬家,但90%的企業收入規模不足2000萬元。在目前的醫療機構中,僅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領域的產品來自國產,而CT、MI、核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樊瑜波教授認為,醫療器械產業有拉動內需,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同時它能夠帶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帶動科技創新和制造水平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戰略指導點。“十三五”期間,國家對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將更加重視并大力支持。
渤海證券指出,我國醫療器械消費占比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預計在國家對醫療器械國產化政策的大力推動下,高端國產醫療器械將獲得長足發展。基層和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器械市場空間廣闊,家用醫療器械市場預計也將快速增長。
分析人士對《投資快報》記者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加劇、消費升級及扶持政策密集出臺的催化下,我國醫療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目前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博時基金認為,下半年追風的情緒會降低,投資者應該更關注個股的表現。首先值得關注的是醫藥這類在穩定行業里面有成長性的板塊。
醫藥生物“錢”景看好
隨著中報的持續披露,市場的焦點也轉向上市公司業績,從己經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醫藥生物板塊表現相當優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提前發布業績預告的生物醫藥類公司中,業績預計盈利或大幅增長的公司超過70%。
而在已公布的醫藥股中報內,沃華醫藥(002107)、通化東寶(600867)、佛慈制藥(002644)公司業績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而其中沃華醫藥的增長最為可觀,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實現了691.7%的同比增長;同時,公司還預計2015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5547.68萬元~6340.2萬元,同比增長250%~300%。
分析認為,隨著中報披露,醫藥行業優異業績表現將給行業基本面強有力的支撐,而醫藥板塊較強的內生增長能力和持續成長性將持續受市場的青睞。此外,醫藥股屬于防御性大消費概念范疇,在前幾年熊市中,“喝酒吃藥”作為防御性概念長期受到機構極大青睞,不僅在過去幾年遠遠跑贏大盤,在行情企穩的時候更是大幅上漲。
業內人士在接受《投資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物醫藥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生物醫藥行業具有確定的成長性。此外,隨著醫療改革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快速推進,衛生總費用的投入也將延續快速增長趨勢,為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對于醫藥股來說,其也兼具了消費與科技的特征。消費特征主要是因為不可取代,具有剛性。尤其是我國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拓展、居民收入提升后對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醫藥行業的需求持續提振;科技特征,主要是體現在醫藥是需要創新的,不僅僅是新病種的出現需要新藥品,而且還在于新藥品更具有療效。
“中長期看我國醫藥行業擁有巨大發展空間。我國醫療支出明顯低于發達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和健康意識的提高,醫療支出將迅速加大。”內業人士分析指出。此外,我國老齡化趨勢提速,必定會增強醫藥生物行業的成長空間。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全社會對養老、健康醫療的需求不斷上升,未來必然會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首先,醫藥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資源比較少,因此上市公司作為央企整合平臺的機會反而較大,資本運作的空間也大。其次,醫藥行業處于高速成長期,本身就已經蘊含著不少行業整合機會。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是比較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