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經濟要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企業要想做強,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激發出高效益的產出。
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企業只有認清自己、找準定位,不斷創新才能獲取最大的回報,而永星作為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它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什么能做到最好。
近10年來,永星電子每年都將8%以上的年收入投入到新品研發中,以平均每月1項新品的速度發展,最近兩年內,永星電子已申請并擁有近20項實用新型專利,年產值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
從企業發展管窺地方經濟的騰飛,各企業不斷做大做強,成為我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撐起我區經濟發展的脊梁。
技術改革為企業增添強勁動力
位于電子路一側的永星電子,是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在占地近100畝的廠區內,擁有1個市級技術中心,20余條現代化生產線,以及符合GJB和MIL標準的環境試驗中心,產品有12大類上千規格。這里每年向軍民兩類市場提供100億只品質過硬、種類齊全的電子元器件,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電子原件行業的老企業——永星電子,發展至如今,并未出現老化現象,反而呈現出“精神矍鑠”的發展態勢,這與該企業倡導全員創新密不可分。
在永星電子9分廠廠長張三炳的印象里以前企業生產環境較差,生產設備陳舊,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困擾企業發展。然而2010年的技改創新,為企業快速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1000多萬的技改投入,設備、技術的一并更新不但贏來了公司技改首個年頭銷售收入的五個翻番,讓銷售額從400多萬一下增加 到了2000多萬。
“經過技改后,讓整個公司徹底改頭換貌,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自1994年來到該公司,便一直在技術工作崗位上堅守了19年,張三炳談起已經投產運營的生產技改項目非常激動。
人才引進 建設高端研發團隊
1987年建設投產的四川永星電子有限公司平穩運行26年多來,新產品開發卓有成效,產品質量穩定達標,達到國內同類電子產品先進水平,用戶反映良好,技改創新為企業帶來的發展日趨顯現。
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永星電子采用與高校合作的方式,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新項目,軌道交通、智能電網、通訊、軍工產業等行業進一步加強了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拓展。另外,永星電子還邀請國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進行內部控制、優化管理流程。通過IE工程改善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不斷縮短操作鏈條,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同時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建設高素質的管理和研發團隊。
“近三年來我們先后引進近50名大學畢業生,同時從同行和其他類企業也嫁接一些高端的人才進入我們的研發團隊和我們的生產技術管理團隊,為公司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不斷增添后勁力,使整個公司無論在軟件條件上、技術開發上、還是人才框架上更合理、更有效,讓公司研發的產品在世界競爭領域內占有一席之地。”張三炳說。
品質鑄未來 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
舍得在研發方面投入是企業擁有能不斷創新動力的大前提。從永星的發展來看,吸收國內外最前沿的開發資訊,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組建高效率的研發隊伍,通過科學的管理讓研發團隊發揮最大的潛能,是永星在創新發展上的不二法門。
多年來,永星電子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生產,以嚴格的標準對待品質,始終保持著一支極富戰略眼光的高管團隊,一支富有創造力且占員工總人數20%的研發團隊,一支富有精益求精意識質量團隊,和一大批高素質職業化的生產隊伍。通過創新驅動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而今,四川永星電子有限公司以強大的產能、出色的品質、不斷創新的研發能力、強大的綜合實力,成為了包括艾默生、西門子、ABB、富士通、華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等諸多世界500強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成就了其行業領跑者地位。
“今年我們在新材料、新產品上的投入計劃達到1600萬,主要集中在兩大塊,一是跟高校合作新材料的研發,二是在軌道交通、新能源、智能電網、通訊這四大板塊上進一步做好新產品的市場開發。”永星電子董事長葉德斌向記者透露,近幾年一旦新產品進入批量生產后,將為公司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極大地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讓公司在高端電子市場上擁有了獨立的話語權。
產業做強 撐起區域經濟發展脊梁
強大的產能、出色的品質、奮力推進的技術改造、不斷創新的研發能力。。。。。。。是永星電子馳騁國內外一張金色名片,也是近年來我區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動企業技改項目建設一個縮影。
“在整個“十二五”期間,我們計劃投入技改費用達到5000萬。這個也為永星下一步產品的推動和市場的開發,特別是在整個產能的提升和產業倍增這一塊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展望公司未來發展,葉德斌信心滿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區立足于骨干企業,通過技改擴張,產品結構調整,技術引進和升級,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等提升產業的層次和生產能力,企業發展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骨干企業發展也帶動了一大批傳統產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激發了企業發展潛能。
今年1-6月,工業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3.27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工業企業增加值71.54億元,同比增長10.5%;實現入庫稅收5.11億元。工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把加快工業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全區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推動了企業做大做強,以產業做強加速‘六個新都’建設,撐起區域經濟發展的脊梁。”